不同年龄阶段、社会阶层的旅游者心理需要不同,其学习方法、手段、过程等有所不同。一方面要围绕团队游、自驾游、银发游、亲子游、研学游、毕业游等需要和特点,设计更有针对性的线路和产品,不断丰富旅游者的“学习材料”。对于各种类别、各个层次的旅游产品,都要不断提升其文化内涵,尤其是提高历史古迹类、文化遗产类景区,文化主题公园、历史文化街区,旅游演艺、节庆活动的文化含量,让旅游者通过旅游了解革命历史文化、中华传统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。另一方面,尽管旅游者在消费观念、知识水平、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,但这并不是说人们通过旅游增长见识、开阔眼界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是有高低层次之分的。只有转变观念,才能看到“网红打卡游”的积极一面,才能认识到“一日游”同样是为旅游者提供文化经历和文化体验。比如上海近年来打造了城市“微旅游”品牌,推出各具特色的建筑微旅游线路,让市民和旅游者用脚步丈量城市,了解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,感受城市历史人文气息。黄浦区打造的红色文化微旅游线路,更是让市民和旅游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之路、奋斗岁月、信仰之力。可以说,微旅游蕴含着大学问、大力量。